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用心审案 播撒和谐

——记江苏靖江市人民法院园区法庭副庭长陈燕萍(上)

发布时间:2010-01-21 09:18:09


一缕冬日的阳光穿过窗户,落在身穿法袍的陈燕萍侧脸上,庄严,安详。

 

  法庭正在审理的是一起工伤损害赔偿,经过陈燕萍的调解,被告答应当场拿出赔偿款。今天算是比较顺利的,宣布休庭后的陈燕萍一边把现金拿给右手缠满绷带的原告,一边扭头笑着对旁听的记者说。

 

  自1996年扎根基层法庭以来,江苏靖江市人民法院园区法庭副庭长陈燕萍以让原告放心,让被告心服,让群众满意为目标,14年累计办案3000多件,无一例错案、无一例上访、无一例投诉,被群众戏称为三无法官,他们说,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

 

   用真心贴近群众

 

  多走几步,多说几句,让法律更贴近民心

 

  我要陈法官审我的案子。

 

  对不起,案件分配有专门规定,没有指派法官的先例。更何况,陈法官的案子已经排满了。

 

  别人我不晓得,我只晓得陈法官。她审,输了我也服。靖江市人民法院园区法庭,一位前来打官司的老大爷只认陈燕萍。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

 

  说起陈燕萍,同事们都说不容易:她是在靖江农村法庭干得时间最长的女法官。到法庭第一年,她骑自行车走遍辖区所有乡村,办案102件,是当年全院两位办案超百件法官之一。如今,陈燕萍年均办案200件以上。

 

  “2008年,陈法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变得更忙了。一个星期要处理四五起诉讼,还要接待一些群众来访,整天不停地说。她有咽喉炎,说得多了会干呕。在陈燕萍身边当了9年书记员的王丽君说。

 

  别人都心平气和了,我受点累,算什么呢?陈燕萍说。

 

  在常和陈法官打交道的包利群律师看来,法庭之上的陈燕萍不但明察秋毫,而且喜欢揽事情,办案往往比别人多走几步,多说几句。正是这多走的几步、多说的几句,让法律更贴近民心。

 

  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培成介绍,在陈燕萍工作法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叫出现场。一些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比较欠缺,无法完成对自己主张事实的举证义务。基层法官需要适度深入现场,调查取证。

 

  陈燕萍一直坚持现场必去,群众必访的原则,尤其在处理邻里关系、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等案件时,她总要带着原告来到现场,实地勘查。基层的案子比较小,但矛盾并不简单,深入到群众中进行走访,不坐堂问案,这样既方便群众又能充分了解案情,通过走访群众甚至还能更加充分了解案件背后的隐情,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切入点。陈燕萍说。

 

  用耐心建立信任

 

  法官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要让人信服而不是屈服

 

  让法律贴近民心,陈燕萍付出最多的是耐心。

  

  当事人朱某在法庭上一遍遍地陈述着自己的理由。他不善言辞,口音又重,旁边的人已经感到不耐烦,有的甚至打起了瞌睡,但陈燕萍依然不动声色地听着。

 

  终于,朱某说完了。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陈燕萍问。

 

  朱某回答,没有了。还没等陈燕萍开口,朱某突然出人意料地说,陈法官,这个案子你怎么判我都服!你是第一个听我完完整整说完的人。

 

  当事人来到法庭,往往难以理性自持,需要一个感情宣泄的过程。回顾起这个案子,陈燕萍说,倾听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法官要付出耐心,好了好了,晓得了晓得了是说不得的。倾听的过程也是消气的过程,有利于建立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书记员王丽君说,无论办什么案子,当事人带着多大的怨气,陈法官都会给对方倒上一杯茶,并且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这种耐心与和善让每位接触过陈法官的当事人和律师都印象深刻。

 

  基层的很多案子,案情并不复杂,但往往和赡养、离婚等涉及家庭关系的纠纷有关。陈燕萍说,在审理这些案子时,不但要做到于法有据,还要化解当事人心里的气,做到法、理、情的统一,才能排除隐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耐心都能得到理解。在陈燕萍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案情,或者执行判决时,也遇到过当事人的冷言冷语,有的当事人往她身上泼水,甚至以拳脚相威胁。我可以动用法警把他们拘起来,但我没有那么做。陈燕萍解释,那样虽然能让他们一时服软,但会造成更大的隐患。法官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要让人信服而不是屈服。

 

  用细心释法析理

 

  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审案,用百姓信服的方式化解纠纷

 

  1996年,刚到基层法庭工作的陈燕萍第一次审案,用普通话和法言法语与当事人交流,对方回答:你不要用京腔洋调和我说话,我听不懂。这无疑让刚刚接触基层工作的陈燕萍挨了当头一棒。

 

  陈燕萍不是靖江本地人,而靖江本地有五六种方言,即使本地人也不一定全能听懂,更何况很多法言法语对当地群众来说过于陌生。面对这一现实陈燕萍开始考虑。

 

  2008年,靖江市东兴镇村民张某在郭某的个体作坊打工筛铁屑时,被飞出的铁屑击伤了左眼,造成8级伤残。张某把郭某告上法庭,但郭某以没签协议为由,拒绝赔偿。陈燕萍经过现场勘察和调查研究,认为如何让郭某明白雇佣关系是问题的关键。

 

  老郭,你是厂子的老板,张某到你这里打工,和你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你承认吗?陈燕萍找来郭某,平心静气和他讲。

 

  什么雇主与雇员?我们又没签雇佣协议!郭某矢口否认。

 

  老郭,你这样想就不对了。打个比方,我今天喊一个三轮车夫帮我拉水泥,我们之间就是法律上的雇佣关系,跟签不签协议没关系。人家张某在你厂子里筛铁屑,是你让她干的,她在给你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事故,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郭某一时无语。陈燕萍接着说,你的厂子还在开工,钱总会赚回来的;但张某的眼睛坏了,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大家乡里乡亲,你应该将心比心。

 

  通过这番入情入理的谈话,郭某明白了自己的法律责任。在陈燕萍主持的调解中,双方顺利达成了协议。

 

  这个案子最重要的就是释法陈燕萍说,很多时候老百姓不是蛮不讲理,而是不了解法律。一旦法官用他们的语言把法律解释清楚,知晓了法律规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她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依归,严格公正地办好每一个案件。她身体力行,以个案的公正裁决来实现普遍的司法公正,把普遍公正寓于个案的公正裁决之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评价陈燕萍。

 

  用爱心牢记人民

 

  我审的不是大案要案,但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

 

  我审的不是大案要案,但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陈燕萍说。当初,是做医生的父亲替她选择了法官的职业,父亲告诉她,医生救死扶伤,法官主持正义;一个治疗肉体的病痛,一个调整社会关系的症结,都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你要牢记法官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这句话让陈燕萍铭记终生。

 

  人民法官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标准。江苏靖江市法官陈燕萍扎根法庭14年,群众评价案子到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这种朴素的语言,就是对她的最高评价,说明她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如此评价陈燕萍。

 

  陈燕萍忘我的工作也离不开家人的鼎力支持。她是个很好的人,做法官是个成功的法官,做妻子也不错。她不容易,我也不苛求。丈夫邵柏青非常体贴。渐渐长大的女儿也理解妈妈的辛苦,还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家里组成合议庭,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审理家庭事务。陈燕萍的法官职业影响着小小的家庭,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基层群众。

 

  对于比较激化的群众矛盾,单靠法官自己的努力往往难以化解,陈燕萍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合力,并调动其他人民调解组织协力解决。例如在一起拆迁纠纷中,双方签订拆迁协议后,被告拒绝腾房,并用煤气罐相威胁。陈燕萍经走访后得知,这一家四口中三位残疾、一位没有工作,她几番奔走,与党委、政府沟通,为该住户办了低保,当兵致残的儿子还得到了转业安置。

 

  当我看到一对闹离婚的夫妻吵着进来,笑着出去;当一个案子村里所有人都调解不了,我能调解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陈燕萍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无讼 

责任编辑:董王超    

文章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